广美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毛一山:新兴科技助力创作 使更多大胆设想成为可能

内容摘要可以说,每一年的美院毕业展,都是一次对专业门类概念拓展的探索。毕业创作对于学生,好似四年(或五年)的总结,也是他们经过四年(或五年)专业学习过后,对专业概念的理解,在日前开幕的2025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展中,实验雕塑工作室

可以说,每一年的美院毕业展,都是一次对专业门类概念拓展的探索。毕业创作对于学生,好似四年(或五年)的总结,也是他们经过四年(或五年)专业学习过后,对专业概念的理解,在日前开幕的2025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展中,实验雕塑工作室和公共艺术工作室的作品,就有不少是在不停探索扩展雕塑与公共艺术传统概念的尝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超现实广府场域”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作品展示,以专业与工作室脉络划分,分为雕塑与公共艺术两个专业,雕塑专业又设置具象雕塑工作室的“具象的理由”与实验雕塑工作室的“形骸之外·思辨未央”两个主题板块。当中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叙事与定格动画的媒介将具象雕塑带入“另一个世界”的新尝试,尤为值得关注。

据介绍,实验雕塑工作室以“艺术即认知”为理念,打破传统雕塑的实体惯性,构建跨学科实验体系:通过材料物性研究激活生命叙事;通过推理过程拓展多维度创作方向;借现成品与数字化重构反思技术文明与生态伦理。

公共艺术专业今年的毕业创作尝试以谱系学的眼光,切近沉默于公共生活的日常,让那些被遗忘的、被规训的、被遮蔽的线索重新显影。

一段老街、一把长椅、一张海报、一块路牌……这些看似被动地存在于城市角落之物,悄然记录着组织力量的运作、人群的互动与历史的沉积。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教师毛一山向记者介绍,其工作室的毕业作品主要围绕“地方文化”“集体记忆”“游戏”“动物权利”“劳动”“技术”“消费”等多个领域进行取材创作。其中,他指导的学生林旭红作品《时空叠印·上下九》就以“时空叠境”为设计主题,以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的岭南骑楼建筑为创作对象,通过三个维度重构街区叙事:在建筑立面上运用参数化与模块化设计语言解构传统骑楼形制;在城市家具中植入广府文化符号;以未来概念重塑街区动态体验。这种多维度的空间叙事策略,最终营造出一个传统岭南肌理与赛博未来感相互渗透的“超现实广府场域”。

“在AI帮助下,我一个多月完成了一部游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何树轩的作品《时之旅》,这是一部游戏作品,在广美历届的毕业创作中,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一部游戏作品,并且以广州白云山的景观作为游戏场景之一,这是尤为难得。何树轩向记者介绍,通过“虚拟旅游”形式的游戏体验,还原广州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城市氛围,传达城市文化和谐主题,并思考游戏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将城市文化置于电子游戏当中,拓展文化传播新路径。他连续多个晚上通宵创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人完成了这部三个场景的游戏,谈及AI对游戏影响时,何树轩坦言,“如果没有AI,我可能没办法一个多月完成。里面一些小道具,AI完成大部分的基本工作,后期再根据自己需要修改一下即可。”

毛一山也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的新兴科技工具被引入到艺术创作中,可以助力艺术创作更多更大胆的设想,并能快速地实现。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