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创新技术“秀本领”、探索发展“指向标”

内容摘要  上海6月20日电 (毛炜达 张素)6月18日至20日,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举行。本届MWC覆盖人工智能+、行业互联、赋能互联、5G融合等主题,“互联”与“融合”成为关键词。外界认为,这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科技

  上海6月20日电 (毛炜达 张素)6月18日至20日,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举行。本届MWC覆盖人工智能+、行业互联、赋能互联、5G融合等主题,“互联”与“融合”成为关键词。

  外界认为,这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不仅是新技术的“秀场”,更标注了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6月18日至20日,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举行,本届MWC覆盖人工智能+、行业互联等主题。毛炜达 供图

  与人工智能擦出火花

  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会长白德伟看来,移动通信网络是人工智能(AI)规模化发展的基础。“随着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的运营商正将AI打造为跨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的核心引擎。”

  移动通信与AI可以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本次会上,多方“秀”出新本领,探索二者结合路径。

  其中,中国联通展示了工业场景下的一系列具身智能产品,包括机械臂、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中国电信展出一款有运动陪伴等功能的机器狗,相关负责人称,这是将此类技术引入日常生活的第一步,AI将把移动通信领域发展带至新的阶段。

  “AI在语言理解、图像识别、高效学习等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水平,并初步显现出思维、角色等类人属性。”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演讲时说。

  插上“低空经济”之翼

  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技术,移动通信承担着低空通信、飞行导航和空域监管等关键任务。本届MWC期间,有关低空经济的话题受到关注。

  “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在演讲时说,截至2025年3月累计承建基站建设项目超560万个。面向低空,可以提供无人机起降、充电续航、存放和属地化的全时维护等服务,助力实现无人机“飞得起、飞得远、管得住”。

  杨杰在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已构建“四驱两翼”低空经济能力体系,通过终端、网络、平台及应用,以及“AI”“安全”双翼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低空经济蓬勃腾飞的大背景下,‘通感融合’将成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技术。”无人机管控系统研发制造领域代表、上海特金董事长姜化京在本届MWC“低空经济峰会”发言时说。

  姜化京解释说,“通感融合”即以5G-A通感技术为核心,结合TDOA(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RID(报文识别技术)、视觉光电等多种技术的低空多元感知融合,实现低空管理真正意义的端到端保障。

  下一步发展前景可期

  近期,上海有关部门发布指导意见,鼓励“通感融合”“通智融合”等5G-A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开展创新探索。此外,在合肥市政府的统一牵头下,包括中国移动、上海特金在内的相关方参与合肥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示范区的建设和测试验证,取得积极进展。

  “在该示范区内,可实现低空600米以下无人飞行器的精准探测及预警。”姜化京介绍说,他们研发出的基于TDOA技术的基站式低空感知设备,可满足低空航道飞行秩序守护、重要设施保护等需求。该低空无人机感知基站还可贴合数字基础设施的部署需要,与通信基站共址架设,保障公众通信及低空通信不受影响。

  面向未来,杨杰表示将加快推进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布局“天地一体、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的网络布局。

  张志勇表示将加强技术创新、做大共享文章、打造融合泛在的基础设施,“愿继续与全球伙伴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生态构建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筑牢数字新基建底座,实现网络融合化发展。”(完)

【编辑:刘阳禾】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