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拟建无线电探测器 GIRO,利用引力“不规则性”探测外星秘密

内容摘要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NASA 工程师打算开发出一款名为“重力成像无线电观测器”(GIRO)的小型无线电探测器,可通过引力场精确绘制系外行星等天体的内部结构与成分。美国宇航局首席工程师、喷气推进实验室太阳系动力学组主管瑞安・帕克(

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NASA 工程师打算开发出一款名为“重力成像无线电观测器”(GIRO)的小型无线电探测器,可通过引力场精确绘制系外行星等天体的内部结构与成分。

美国宇航局首席工程师、喷气推进实验室太阳系动力学组主管瑞安・帕克(Ryan Park)表示:

GIRO 是一种小型无线电探测器,能反射运载飞船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当探测器与运载飞船编队绕行(或飞越)目标天体时,引力场的 不规则性 会导致两者轨道发生微小变化。这些变化可通过无线电信号的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量。

IT之家注意到,其方案已于 5 月 29 日发表于《行星科学杂志》(DOI 10.3847 / PSJ / adceea)。

通过分析多普勒特征并高精度绘制引力场,科学家可推断行星 / 卫星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学特征,进而解答其质量、密度、成分、形成历史及地质 / 火山活动潜力等核心问题。帕克表示:

GIRO 对三类任务具有关键价值:高精度引力场重建高风险环境勘探数据采集机会受限的场景。

他指出,在微弱引力信号场景(如测量小行星质量)或危险环境(如天王星环)中尤为适用。这种采用电池供电的自旋稳定探测器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及可批量部署的优势。帕克透露:

相比地基无线电追踪,GIRO 精度预计提升 10 至 100 倍。此精度对行星科学至关重要,可揭示星体内部结构的细微特征。重力科学可整合进综合勘探任务,无需专用航天器。

主要技术挑战在于轨道设计:探测器需进入特定轨道以保证测量精度并维持与主飞船的无线电连接。外行星任务中电池续航仅 10 天,近太阳任务则可太阳能充电。轨道设计还需遵守行星保护条例,规范在轨时长与废弃处理。帕克表示:

GIRO 技术整合需 1 至 3 年。关键里程碑在于模拟真实环境建造测试原型机。达成后即可纳入小行星 / 外行星探测任务的载荷。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