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云砼”平台: 数字化赋能混凝土产业全链路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 讯 员 邓  浩    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32辆混凝土搅拌车的运行数据,载重、位置、时速等10多项参数一览无遗。记者近日在湖北武汉某商砼厂站调度中心看到的这一场景,是混凝土产业走向数字化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 讯 员 邓  浩

    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32辆混凝土搅拌车的运行数据,载重、位置、时速等10多项参数一览无遗。记者近日在湖北武汉某商砼厂站调度中心看到的这一场景,是混凝土产业走向数字化的一个缩影。

    作为建筑行业的“血液”,混凝土产业年交易额过百亿元。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的“天工云砼”平台,正为混凝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油助力。

    “我们不是在简单优化流程,而是在重构产业关系链。”中建三局“天工云砼”团队负责人胡文博道出平台设计的底层逻辑。长期以来,全国超万家商砼站、百万辆运输车构成的庞大体系,因信息孤岛导致行业效率损耗高达5%—10%。瞄准这一痛点,“天工云砼”通过物联网中枢系统,首次实现施工方、生产方、物流方在时空维度上的精准配合,串联订单、生产、调度、运输、施工、结算等全生命周期链路,打造商砼行业开放互联、数据共享的平台。

    深圳某商砼站见证了数字化带来的改变。项目人员手机下单,系统自动接单;系统调度派车,各方可以实时查看车辆定位;无人值守地磅自动匹配车辆信息并完成精准计量;电子小票即时签收,让结算周期从过去的几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周内。平台还会定期推送中建三局新开项目信息,为合作场站带来业务增长。全方位数字化赋能,正在重塑传统商砼站的生产运营模式。

    在施工端,变化同样显著。“过去每天要接打上百个协调电话,现在所有信息在平台上一目了然。”中建三局武汉六环线项目负责人说,这种改变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项目混凝土过程管理精细化能力。

    目前,“天工云砼”平台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混凝土累计交易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随着交易数据的积累,“天工云砼”正在展现更深层价值。平台归集的混凝土用量、标号分布等数据,已成为研判区域基建活力的“晴雨表”,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