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等新兴技术为文化创新带来机遇

内容摘要从AI翻译眼镜到社交软件留言一键翻译,从敦煌“数字藏经洞”到文艺作品智能生成……文化力量与科技力量叠加,推动我国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壮大。日前,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

从AI翻译眼镜到社交软件留言一键翻译,从敦煌“数字藏经洞”到文艺作品智能生成……文化力量与科技力量叠加,推动我国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壮大。日前,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文化创作带来新机遇,应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正在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在论坛上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恰当使用AIGC技术,可有效赋能各环节,实现提质、生成、增效、降本的作用。“AIGC技术未来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要牢牢把握这一轮次技术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新机遇。”

从翻译工具到文化桥梁,多语言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张民说,在多语言智能系统的加持下,中华文化传播将不再仅仅关注“翻译是否准确”,而是聚焦“能否触达文化意蕴”,这要求技术体系具备情感识别能力、语义推理能力和文化迁移能力。

小红书集团资深副总裁汤维维说,小红书依托多模态AI模型和动态学习机制,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字符识别(OCR)与计算机视觉(CV),实现从“直接翻译”到“文化适配”。

灵伴科技集团副总裁宓群说,该公司研发的AI眼镜,借助大模型,让眼镜能“看懂”世界。

数字化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利用游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术,1:1复原了藏经洞,支持多语言,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话。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公司组织形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说,大模型重塑个体创作生态,未来会有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诞生。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