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推广应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内容摘要据新华社电 破解公民身份信息网络泄露难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5月23日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将于7月15日起施行。 什

据新华社电 破解公民身份信息网络泄露难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5月23日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将于7月15日起施行。

什么是网号网证?

根据管理办法,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以自愿向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简单来说,网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打个比方,平台如同一个由国家管理的个人身份信息“仓库”,里面的每个“储藏间”中存放着你我的身份信息。网号是“储藏间”的“门牌号”,网证是你我手中的“IC门禁卡”。我们在网上认证身份时,只需向对方报上“门牌号”,由国家“仓库”来验证“IC门禁卡”并反馈核验结果。

清华大学教授郑方表示,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核验身份,可以减少互联网平台等收集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人脸等信息。通过匿名化技术保护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实现公民身份信息的“可用但不可见”。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必须“持证”才能上网吗?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网号、网证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证件,也不强制使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于锐说,“是自愿选择使用的,一种更加安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据介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于2023年6月上线,已在主要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等行业领域开展试点应用。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提出,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

管理办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申请网号、网证应当取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或在监护下申领等。此外,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不对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管理办法将于7月15日起施行。公安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发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作用,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