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会|利润增速放缓,但腾讯仍全业务线加速All in AI

内容摘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蓝鲸新闻5月15日讯(记者 朱俊熹)5月14日港股收盘后,腾讯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腾讯Q1营收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46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15日讯(记者 朱俊熹)5月14日港股收盘后,腾讯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腾讯Q1营收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46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478亿元。虽然营收增速创下三年多以来的新高,但利润增速开始放缓,部分原因在于腾讯正在加大对AI的投资,包括资本支出和运营费用。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电话会上解释称,一些GPU和AI投资属于较长周期性质,从投入到开始带来显著收入之间存在自然的时间滞后期,成本会抵消基础业务的经营杠杆。但部分投资已开始帮助带来收入,例如借助AI来改进广告投放精准度、内容推荐算法;在长青游戏中应用AI技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在计算基础设施中部署定制化的AI。

谈及美国商务部本周新出台的AI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刘炽平称目前的情况非常动态。“我们只能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尽力管理好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完全合规,另一方面还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确保我们的AI战略能够继续执行。”

据刘炽平阐述,腾讯此前购入了一批相对强大的AI芯片,并用在了广告等能够带来即时回报的业务方面。就模型训练而言,目前较小的集群也能实现较好的训练效果,评估现有的高端芯片库存,确保有足够的芯片支持至少未来几代模型的训练。同时可以通过提升推理效率、定制不同规模模型等手段,节省GPU的推理使用。此外,还可以使用国产或其他合规的进口芯片。

“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业务需求,而不仅仅是购买GPU。”刘炽平称。但在GPU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腾讯目前已将GPU租赁在云业务中的优先级调低。

从收入板块上看,一季度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至921亿元,本土市场及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速均录得回升。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19亿元,来自大多数重点行业的收入均有所增长,腾讯将其归因于用户参与度提高、广告平台持续的AI升级以及微信交易生态系统的优化。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则同比增长5%至549亿元。

腾讯表态称,在AI in All的策略下,旗下全业务线正加速AI化迭代。依托其产品矩阵、使用场景和商业生态,来展开AI战略布局。其中,作为国民级APP的微信仍然是腾讯在AI之战中最大的底牌,与AI相关的一举一动亦备受公众瞩目。

当季,腾讯加强了微信与AI助手元宝的联动。元宝APP正式入驻微信,支持微信用户直接在聊天界面中体验元宝AI服务。刘炽平在电话会上介绍称,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确实观察到用户在逐渐增加对元宝的使用,场景包括向AI提问、财务分析、图片分析等。“未来肯定会进一步加强微信生态系统与元宝之间的关联”,但还要等待几个季度才能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刘炽平指出,经过前一个季度,腾讯证明了自己有能力留住元宝的用户。AI产品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将是增加更多的新功能,在留住用户的同时吸引新用户。更关键的是,充分利用腾讯独特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与市场上其他AI产品不同的差异化体验。

以市场中火爆的AI Agent(智能体)为例,刘炽平直言目前腾讯所提供的产品和其他同行并无太大区别。但借助微信生态系统,腾讯有机会打造出一类特有的智能体,可以连接社交、内容、小程序等组件,来获取各种信息、整合交易能力,覆盖多个垂直领域。相较于智能体,这将成为一个极具差异化的产品。

相似的思路也适用于腾讯对微信电商业务的推进。刘炽平表示,微信电商当前的重点是通过直播来增加流量,这是其他平台已跑通的模式,对腾讯来说更像是一个补足项。从长远来看,腾讯更希望能够基于微信生态系统建立一些独特的功能,通过小程序、朋友圈、搜索等各种模块将用户与产品连接起来。管理层反复强调,要以长期眼光看待电商业务,因此没有明确设定短期的KPI指标。

对于微信事业群成立电商产品部的最新调整,刘炽平称属于小变动,不必过度解读。他表示,微信电商团队最初就是从开放平台部门孵化出来的,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只是正式将两者分开,让电商团队成为独立的部门,但实际上仍由同一位管理者负责。

周三港股腾讯收报521港元/股,较前一日涨2.96%。财报发布后,美股腾讯控股ADR当日收涨3.46%。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