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新方法直观呈现“特勒尔效应”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与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利用一种创新的可视化方法,首次将狭义相对论中的“特勒尔效应”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1959年,两位科学家分别得出结论:快速移动的物体看起来在旋转。这种奇特现象被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与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利用一种创新的可视化方法,首次将狭义相对论中的“特勒尔效应”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1959年,两位科学家分别得出结论:快速移动的物体看起来在旋转。这种奇特现象被称为“特勒尔效应”。历经60余年,研究人员终于将这一效应可视化。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通讯·物理学》杂志。

    假设一枚火箭以90%的光速呼啸而过,其长度会缩短2.3倍。这是狭义相对论中的长度收缩,也称为洛伦兹收缩。但“特勒尔效应”认为,在拍摄快速移动物体的照片时,由于从物体不同部分到达观察者眼睛(或相机)的光线传播时间不同,快速移动的物体看起来会旋转。

    洛伦兹收缩现象早已被实验反复证实,但科学家始终未能观察到“特勒尔效应”。

    为攻克超高速观测面临的难题,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他们利用飞秒激光脉冲照射立方体和球体模型,同时配合超精密时间门控相机,巧妙地将光速“降档”至2米/秒——相当于普通人散步的速度。

    利用这种“时空慢放”技术,研究团队捕捉到了球体和立方体的光学失真,将“特勒尔效应”直观呈现:立方体在图像中逐渐呈旋转状态,前缘变得突出,后缘则如披风般向后舒展;而球体虽然由于对称性外形不变,表面光斑却分布不均。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视化让深奥的物理理论“大白于天下”,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刻地理解难以捉摸的相对论世界。这不仅是科学上的成功,也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几年前,艺术家恩纳尔·德·迪奥斯·罗德里格斯与该校科学家合作,探索了超快摄影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慢光速”效应。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