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诗咏隆中忆先贤

内容摘要古隆中作为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骚客频至隆中。他们在此探幽访胜,或缅怀先贤,忆古思今;或沉醉山水,触景生情,于感慨中吟颂出一首首不杇诗篇。曾巩的就是其中之一。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北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古隆中作为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骚客频至隆中。他们在此探幽访胜,或缅怀先贤,忆古思今;或沉醉山水,触景生情,于感慨中吟颂出一首首不杇诗篇。曾巩的就是其中之一。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北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进士,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初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出通判越州(今浙江绍兴),历知齐州、襄州、洪州、福州等地地方官,颇有政绩。

他在襄州(治所襄阳)做官时,趁公务闲暇之余,与同僚多次前来隆中祭祀诸葛武侯,访寻诸葛亮当年生活所留之遗迹,并写下《隆中》诗一首:

隆中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才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隆中》

诗中对诸葛亮拥有远大志向,却甘于平淡,在隆中躬耕的心态;对诸葛亮等待时机,不乱投人主的情怀;对诸葛亮因刘备殷勤三顾感动而出山,建立起形同鱼水的君臣关系;对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父子两代,尤其是对他在刘备死后总领蜀汉国政,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进行了歌颂。诗的最后,曾巩认为诸葛亮一生际遇,与早年间自比管、乐之事,虽然后人对其才能、品德看法各异,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又岂能是虚传?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