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汽车

专家解读AEBS将强制安装新规:技术稳定性是主要瓶颈 车辆保费有望下调

2025-05-20 20:0913

近日,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下称:新标准)完成起草,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将替代现行国标GB/T 39901-2021,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对比现行标准,新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标准要求“M1和N1类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即从M1类乘用车扩展至N1类载货汽车,包括皮卡、微卡等此前监管空白的车型。同时,新标准还增加了对行人目标、自行车目标、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目标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及仿真测试项目。

图片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

针对新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由于成本技术等因素限制,(AEBS)未能成为汽车标配。现在,随着感知设备等零部件成本下降以及技术能力的提升,这些配置逐步具备了成为标配的保障。此外,海外相关法规的实施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AEBS正从“对标”迈向“建标”的主动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下称AEBS)是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从工作原理看,基于环境感知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或视觉摄像头等)感知前方可能与车辆、行人或其他交通参与者所发生的碰撞风险,并通过系统自动触发执行机构来实施制动,以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程度。

目前,在国内汽车市场,AEBS尚未成为强制标配选项。现行的法规依据是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该标准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主要内容是针对车对车(C2C)场景,例如对静止、移动或制动目标车辆的识别,但尚未涵盖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

除上述国家标准外,行业内还有其他专门针对AEBS的测评标准。例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制定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以及中国智能汽车指数(i-VISTA)等。这些测试标准主要用于评估新车的安全性能,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以及车企的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片来源:中汽测评官网

据记者观察,在技术门槛上,新标准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尤其强调对“弱势交通参与者”的响应能力。其中明确,在20至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区间内,系统必须能够识别并应对行人、自行车以及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的横穿情形,并作出及时预警和自动制动响应。

此外,在测试方法层面,除常规的直线追尾试验外,还引入包括目标右转、相邻车道静止目标误识别、自行车突穿等复杂交通场景,且部分测试项目合格率要求被提升至90%。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还首次将仿真试验纳入验证体系。在特定条件下,企业可以部分使用仿真手段替代场地试验,但要求至少30%的测试仍需通过实地操作来完成。

对于此次标准升级,有观点认为,不仅在适用对象与技术深度上接轨国际,更在细节执行与场景覆盖层面提出本土化扩展,显示出我国标准体系正从“对标”迈向“建标”的主动阶段。纪雪洪指出,从车辆安全和保护行人的角度来看,将这些配置作为强制标准,能够为两者都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中低端车型搭载率仍偏低,稳定性成主要瓶颈

根据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的研究数据,安装AEBS的车辆可以将追尾事故减少38%,致命撞车事故减少20%至25%,受伤的可能性减少25%至30%。因此,欧盟从2022年7月起要求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必须配备AEBS,并在2024年7月进一步扩展至对行人和自行车的识别要求。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要求强制安装此功能,美国、日本均通过相关强制法规。

在国内市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推进,AEBS也已进入大面积搭载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EBS的搭载率为62.86%,相比上一年度提升了约5.6个百分点。从车型价位分布来看,AEBS搭载率与车辆价格呈正相关,即车辆价格越高,搭载率越高。

具体来看,2024年国内市场上,20万元及以上价位车型前装标配搭载率均已接近90%,而15万至20万元价位车型的搭载率接近80%。相比之下,10万元以下以及10万至15万元两个价位车型的搭载率则较低,分别为3.11%和48.27%。由此可见,在AEBS走向标配的过程中,成本问题仍在“拖后腿”,价位相对高一些的车型装配率更高。

对此,纪雪洪指出,对中低端价格的车型而言,安装AEBS配置后成本会有明显上升,基本在千元甚至更多。由于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短期内这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消费者对AEBS认知的提升,这种影响不会特别大。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官网

在纪雪洪看来,目前,AEBS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安装问题,而是技术的稳定性。虽然造车新势力已基本将AEBS作为标配,但关键在于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发挥。实际上,目前AEBS的稳定性仍存在不足。从一些车辆进行“鬼探头”等复杂场景的测试来看,一旦时速超过80公里/小时,能够成功刹停的车辆并不多。

据记者观察,目前AEBS系统的识别能力不仅取决于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的性能,还受到感知算法对障碍物识别范围的影响。其中,传感器的性能容易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例如恶劣天气、能见度不佳、环境亮度突变、异物遮挡以及障碍物的高度等。以小米SU7的车主手册为例,其中就明确指出,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在恶劣天气或面对异形障碍物时,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主动安全零部件迎利好,专家:车辆保费有望下调

新标准的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对于新车型和已获型式批准的车型,新标准实施后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有新车型在实施后必须满足绝大多数技术条款,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需在12至24个月内完成技术适配。

业内认为,强制性国标实施后,所有的乘用车必须安装AEBS,汽车大规模前装进入倒计时。对于整车企业而言,AEBS标准从推荐性到强制性的转变,意味着成本结构、研发流程和整车匹配都将面临系统性的调整。对于主动安全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传感器、控制器和制动系统提供商,相关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

纪雪洪指出,政策的出台将对市场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主动安全零部件厂商。对此,禾赛科技方面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激光雷达作为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更准确的环境感知,从而提升主动安全系统的性能。随着标准的强制实施,激光雷达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AEBS的应用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成本支出。纪雪洪认为,事故数据的改善会直接影响保费的制定,因此,保险费用有望下降。

当前,智能辅助驾驶已经成为车企竞争的重点。随着车企和市场的宣传,消费者对AEBS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也越来越理性。在这种情况下,AEBS的功能及其背后的供应商品牌,可能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购车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郭健东 )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