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

【北京网友说】

2025-05-20 12:1214
图源:新京报评论

“以前还发愁得回老家领证,现在‘全国通办’轻松搞定!”5月10日一早,海淀区婚姻登记处颁出新政后首张结婚证。作为001号新人,黄赫和赵远远满脸幸福地分享着他们的领证经历。现在,各项登记业务也不再使用户口证件,结婚新人凭身份证即可领证,让每个人从曾经的“跨省团圆”,变成了如今的“就地成家”。

在顶层设计松绑的同时,地方层面的经济激励也在不断升级。在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道南岭村,一项“真金白银催婚”的方案引发关注:符合户籍股东条件的初婚夫妻最高可获4万元奖励,政策实施四个月内已有六对新人受惠。村民对该政策的接受程度也很高,认为可以减轻操办婚礼的压力,也不再觉得结婚只是小家庭的私事,而是全村共同参与的投资行为。

这种“国家制度松绑+地方财政托举”的双轨策略,折射出当前应对婚育形势的紧迫性。明眼人也自然清楚,鼓励结婚就是在鼓励生育。生育率的持续走低,曾引起广泛热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15.9万对。结婚率与生育率高度相关,2024年我国新生人口954万,生育率逆势上扬,对应的是2023年结婚登记小高峰。

2024年结婚登记数  图源:澎湃新闻

政策激励的本质是成本效益权衡。这里面有一笔账要算,根据人口经济学家的测算: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相比之下,上千元乃至三四万的结婚奖励只能算是“小投入大回报”的战略性投资。

专家精明,网友也眼亮心明。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调查显示,即便有现金奖励,仍有67%的受访年轻人表示“不会单纯因为补贴而结婚”。住房成本、教育压力、职业发展等因素,仍然是阻碍年轻人步入婚姻的主要障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平均结婚成本已超过50万元,区区数万元的补贴杯水车薪,更遑论育儿、教育、养老等巨额支出。

一线城市结婚消费支出费用调查  

图源:融360《纬度》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30岁人口的未婚率2024年为29.97%。从客观上来看,婚育率的降低源自多方面。工作内卷、收入不确定性增加、结婚成本过高、婚姻观念转变等,造成未婚比例上升,适婚人口数量下降、性别失衡、男多女少也是原因之一。

据长期追踪结婚登记数据的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分析,2024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据下滑的原因,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七普数据显示,中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其次是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发展。此外,初婚年龄推迟也是重要原因。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

1980-2024年结婚登记对数和结婚率 

图源:界面新闻

结婚率、生育率走低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由此导致系列公共问题,并可能累积为社会风险,包括劳动力人口下降,社会创新活力、消费能力收缩等;人口老龄化加剧,财政、医疗、护理、社会保障等公共系统压力加大。如何做到平稳过渡,稳定人口基本盘,用高质量发展平衡社会转型期的问题积压,将是对政府的一个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明认为,单纯的经济激励难以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他们更看重婚姻质量而非形式。调查显示,认为“结婚不是人生必选项”的比例,90后群体中为31%,00后中高达43%,而在80后中仅为19%,代际差异昭示,传统人口政策亟待系统性革新。

那么,这种结婚奖励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答案尚未可知。从现实看来,“发钱奖励结婚”进一步释放鼓励适龄婚育的积极信号,将生育支持措施进一步往前延伸,体现了“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的政策初衷。以南岭村为例,除了现金红包,还搭配生育补助,生一孩补1万元、二孩2万元、三孩3万元,多胞胎直接封顶6万元,从而将结婚、生育、养育贯通,效果值得期待。

婚姻登记处外的青年男女

图源:新京报评论

社会学专家指出,这种“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能够产生一定效果。从天门市的经验来看,发钱鼓励生育是有效的。3月1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说:2024年,湖北省天门市出生人口数量达7217人,同比增长17%,远高于全国5.8%的同比增幅。但总体而言,这些奖励对有计划、有意愿且有能力结婚的人更具现实意义,对“恐婚”者或许缺乏吸引力。

放眼全球,奖励婚育的政策可以说百花齐发。日本自2021年起实施“结婚新生活支援项目”,向符合条件的新婚夫妇发放最高60万日元补贴,还可享受住房贷款优惠;韩国2023年将婚育贷款额度提高至1亿韩元,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推出“政府做媒人”计划。新加坡的“爱情政策”尤为系统化,政府搭建婚恋平台组织联谊,建屋发展局对首次购房的新婚夫妇提供津贴,甚至推出“婴儿花红”现金奖励;计划至2026财年,新加坡政府将投入近70亿元在结婚与生育配套,这一数字比2020财政年的40多亿元高出近一倍。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真金白银的“催婚红包”就像游戏里的首充礼包——能拉新,难留客。要治本,得给年轻人实实在在减负:从买房育儿的经济压力,到职场妈妈的晋升困境,再到带娃接娃的时间成本,哪座大山都不能放过。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不是靠“钞能力”买来的,而是用安全感养出来的。说到底,让爱情回归风花雪月,让生娃不再孤军奋战,才是对年轻一代最走心的“政策表白”。

来源:“北京网友说”微信公众号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