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

上一代机器人公司现在的答卷,会是具身机器人的未来吗

2025-05-19 21:076

来源:创业邦

作者丨李刚强

2020-2022年期间,机器人赛道迎来过一阵高潮。那时,因为疫情的缘故,投资人和创业者们纷纷认为机器人可以减少人的接触,提高效率,是疫情期间最好的解决方案;又对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于是在2020-2022年期间,机器人的创业与融资迎来一波高潮。

彼时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大致分为几大类:

一是服务机器人,主打酒店、餐厅服务场景,以送餐为主要功能,代表企业包括擎朗、普渡、云迹等,这里面的头部公司,最后一轮融资估值应该差不多到10亿美金左右;

二是物流机器人,主打仓储物流场景,包括码垛、场内物流、AGV等,代表企业包括海柔创新、极智嘉、快仓等,头部公司最后一轮融资估值应该到20亿美金左右;

三是扫地机器人,主打家庭扫地,代表企业包括科沃斯、石头、云鲸等,由于石头ipo的时间早,赶上了2021年一波红利,市值较高;云鲸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超过300亿,不过今年4月刚披露的一轮融资,据了解应该估值在115亿左右,down round的投资人血惨;

四是协作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场景,六轴、小六轴等,代表企业包括越疆、遨博、珞石、节卡、艾利特等,这里面头部企业最后一轮估值应该也不到10亿美金;

五是其他特殊场景的机器人,比如说水下机器人、高空作业机器人等领域;

如果说上一代机器人的特征是联网化+弱人工智能,那么时至2025年,机器人结合了大模型的智能化,具身智能成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深度智能化、拟人化,人类想象着未来机器人有像人一样的思考、一样对外界环境的灵活性,伴随着这一期待和想象,具身机器人的想象空间变得无穷大,导致这一波机器人的融资热潮比2020年那波来的更猛烈更激进些。

上一代的机器人发展已经不短时间了,到了要交答卷的时候。古人云“后之视今,尤今之视昔”,今天复盘上一代机器人的经验与教训,是否也能对当前这一波投资热潮有所帮助?

上一代机器人经营数据

我整理了机器人领域已经披露财务数据的几家代表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是越疆科技(协作)、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极智嘉(仓储物流)、云迹(服务机器人),都挺有代表的。

以下是几家公司的数据,其中因为极智嘉和云迹还没上市,故财务数据没有更新。

1.商业化进展不尽如人意:或是规模收入迟迟难以长大,如云迹、越疆;或是增长率不佳,如优必选;收入表现最好的是极智嘉,每年增加7-8亿收入。

以越疆协作机器人来说,2021 年至 2024 年,越疆机器人的销量分别为 1.62、1.58、1.51、1.5。具体来看,四轴协作机器人的销量从 2021 年的 1.46 万台下降至 2023 年的 1.18 万台;复合协作机器人的销量从 1218 台降至 960 台;六轴协作机器人的销量保持高增长,从 394 台增至 2374 台。六轴的售价约为5-6万元;四轴协作大概售价是1万左右。

根据GGII的数据,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为4.0万台,同比增长27.39%。按照越疆的销量来说,占比已经不低。

2.毛利惨淡:上述几家机器人公司的毛利基本在30%左右。大家知道,这个毛利率也就是一个中国典型的高端制造业而已;机器人的高研发投入、高科技属性在毛利上并没有体现,而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在客户层面并没有定价权;二是竞争激烈;

3.看不到盈利的希望:30%左右的毛利率,20-30%的研发开支占比、20-40%的销售费用占比、还有10-25%的管理费用,导致三项费用占收入比加起来基本超过60-80%,甚至高者超过100%,导致这些机器人公司迟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靠持续融资来续命;

4.净亏损率超过50%:因为上面的两个因素,赚1块钱亏5毛,可以说盈利能力很弱。

5.现金储备很不安全:简单的用现金及等价物除以每年的亏损,现金基本只能覆盖6-12月的亏损,如果一年内无法获得融资,资金存在极大危险。当然越疆、优必选上市了之后好一些。

从上面这些经营数据来看,上一代机器人很难说让人满意吧。收入增长不佳、收入质量较差、毛利低、三项费用居高不下、迟迟难见盈利,体现的是机器人行业烧钱、竞争激烈、壁垒并不高、客户溢价能力更强、高企的研发费用并没有增厚企业盈利能力也并没有带来更高壁垒……

上一代机器人的融资

1.越疆科技

种子轮1000万估值,如果按照现在的股价,回报1068倍;

天使轮1.5亿估值,按照现在的股价也有85倍回报;

最后一轮D轮22年,估值34.8亿,按照现在的股价也有6倍多的回报。

越疆科技上市之后的表现远超预期,这里面有人形机器人在最近半年的热潮的因素,也有港股近半年很好的因素,是不是有市值管理的因素就不知道了。不过马上5月23日就要迎来解禁期了,看股价能到什么样子吧,拭目以待。

如果结合经营数据来看,21、22年1.74、2.4亿收入,分别亏损4200万、5200万,在22年6月融资按照34.8亿,估值也确实谈不上便宜。

2.优必选

之前其实一篇文章中分析过优必选投资人的回报。最让人扎眼的是pre A轮投资人获得了差不多500倍的回报,估值是3600万。

结合上面越疆的种子轮投资人1000万估值获得1000倍回报的结果看,估值便宜是王道,才有可能创造数百倍的回报神话。

按照现在优必选的股价,不算便宜,其实C、D轮投资人也不怎么赚钱的,核心的原因是300亿的估值实在是疯掉了才能给的出。

3.极智嘉

极智嘉的团队自带明星光环,从一出身就没便宜过,A1轮就2亿估值(我理解实际是天使轮吧),然后4.5亿估值,到21年3月时已经80亿人民币估值,9个月后,估值涨到了150亿。

结合极智嘉21年7.9亿收入亏损10亿,当年的PS就达到了18倍左右。大家知道21年疯狂时,SAAS公司基本按照15-20倍PS估值,这可是硬件公司,难道也按照20倍PS来估?

目前极智嘉还没上市,个人预测即使上市了,未来D、E轮投资人大概率也是亏损。

4.云迹

云迹天使轮估值5000万,还说的过去;A轮就到了2.5亿;C轮达到23亿估值;D轮40.8亿估值,又是阿里做了冤大头。

22年云迹的收入是1.6亿,亏损3.6亿。嗯,阿里还是爸爸,大手笔。

投资行业每年的钱都要找个风口来烧,不然真烧不掉那么多钱。具身机器人这个风,从24年开始烧到了现在,没想到烧了这么久。

上一代机器人公司天使轮/A轮还是两三亿、三四亿估值,从现在来看,都觉得不便宜;现在的具身机器人天使轮直接往1亿美金开始干,甚至融资1亿美金,短短1年之内,估值就涨到10-15亿美金,没有收入,只靠剪辑的视频。

我曾经问具身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人、创业者,上一代机器人公司是否对这一代的具身机器人有学习借鉴价值?投资人和创业者统一回答,没有比较的价值。完全是两个世代的东西,一个是猿,一个是人,能比较么。

好吧,是猿是人,拉出来遛遛就行,时间会证明一切。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